内部刊物

首页/内部刊物
荣耀换帅新任CEO面临三道必答题
2025-01-24

  赵明在信中提到,选择放手和离开荣耀,是他人生当中做出的一个最艰难的决定★,过去10年,荣耀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★,自己“很遗憾不能带领大家一起变革了”。

  更让外界担忧的是★,根据2024年Q4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榜单显示★,荣耀已经跌出了前五,而在2023年Q4★,荣耀位居第二,这是荣耀的股东们所无法容忍的★。作为CEO,赵明必然要对当下的局面承担责任。因此★,赵明的离开★,也是一种必然。

  公告发布后,当日下午16点31分,赵明在荣耀内网发布了题目为《再见了,荣耀的兄弟姐妹们!》的长信★。

  赵明的微博账号始终保持着高强度更新,有时每天要更新多条,分享荣耀的产品和动态★,将个人IP与荣耀品牌深度绑定。

  2024年12月18日★,荣耀股东发生过一次变更。杭州微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退出,新增金石星耀(深圳)智能设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嘉兴特耀为中创业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马鞍山金瑞基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等7家企业★。

  华为内部刊物曾提及,李健在尼日利亚做产品经理时★,曾在三个月之内签下3000多万美元的合同,到第三年就创造了4亿美元的业绩。后来,李健被晋升为西非地区部总裁、美洲片区总裁等。可以说,李健在全球化方面,应有更多的实操经验★。

  与之相对应的是,华为在2024年回归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,每个季度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★。2024年Q1-Q4,华为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%★、15%、16%以及17%★。与此同时,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★,华为每个季度的同比增长分别为70%、41%★、24%以及24%。

  2021年,李健加入独立后的荣耀★,先后担任管理团队核心成员★、副董事长、董事、人力资源部总裁等职务。

  此次李健接替赵明开展工作后,将带领荣耀团队开启“新挑战下的新征程★”。这个★“新征程”★,最大的想象空间就是全球化★。综合来看★,李健掌舵荣耀后,有望在荣耀全球化的征程中添一把火★,让中国荣耀加速走向国际市场。

  弹指一挥十年间!2015年,赵明接任荣耀事业部总裁,全面负责荣耀业务★,一直到2020年11月,宣布整体出售荣耀业务★,赵明担任独立后的新荣耀的CEO。与荣耀一路走来★,赵明身上已打上了荣耀的诸多标签。

  截至目前,荣耀股东层由23家股东组成★。除去2024年10月31日引入的股东外,还包括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★、深圳市鹏程新信息技术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深圳国资协同发展私募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★、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移动等。

  过去四年,赵明完成了两件大事★:第一★,主导了荣耀从华为独立;第二,带领荣耀成为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。

  赵明的离职,突然中存在着某种必然★。恰逢IPO的关键时刻,临阵换帅,坊间对荣耀也诸多解读★。荣耀面临的挑战不会因为换帅而消失,接任者面临的挑战并不会比赵明小。关于IPO,关于市场份额的下降,关于荣耀的全球化★,这些挑战都是新任CEO的必答题★。

  正如本文前述内容,在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、市场竞争态势变化的当下,荣耀还能保持现有估值并持续提升吗,荣耀的表现能否在IPO过程中获得市场的认可?这是留给新任CEO李健的一道必答题。

  对于过往的10年征途★,赵明曾深情地表示,★“过去10年的每一刻我都是战战兢兢★、如履薄冰,很少有成功的喜悦★,一直都思考怎么带着团队活下去、杀出来。”而当下,随着内部的一纸任命,荣耀这趟奔跑的列车,迎来换帅时刻★,赵明也从繁忙中,一下子戛然而止★,平静下来。

  荣耀从华为分拆的四年中,一直在做两件事:一件就是稳住国内市场,第二则是逐步走向全球市场★。2024年12月★,荣耀手机的海外市场销量占比首次达到50%★,这是荣耀的节点性事件,也是赵明的业绩亮点。

  此前不少分析人士认为,荣耀的市场份额增加★,在于华为的缺席以及外界对于荣耀出身于华为体系的认同。现如今★,华为又再次杀回来了,市场份额重新被定义,那么荣耀靠什么赢得消费者呢?

  可以说,荣耀一直在全球化领域布局,走出去是荣耀坚定不移的路径★。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,全球化经验丰富的李健来接班赵明,就显得更加情理之中★,水到渠成了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★,刚刚过去的2024年★,是荣耀股改年,2024年底股改顺利完成,公司名称由★“荣耀终端有限公司”变更为“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”★。随着荣耀股改完成★,公司将适时启动IPO流程。可以说,荣耀正处于IPO关键期,外界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★。

  在经历传闻、辟谣★、官宣等一系列千转百回的转折后★,荣耀CEO赵明确认将离开荣耀。而这距他在2024年最后一天发布新年讲话时的踌躇满志,仅仅过去半个多月时间。

  赵明的离开★,不仅仅是走了一位CEO,更是损失了一位营销大V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★,荣耀在宣传上的造势,“明哥”的能量不容小觑★。

  作为对比,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手机厂商中,小米集团目前的市值为8435亿港元,传音控股的市值为1030亿元。若荣耀成功上市★,将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国内主流手机厂商★。

  IPO的关键时刻,业绩自然是重中之重。赵明曾在内部信中表示,2024年公司完成了利润★、奖金预算目标,收益良好,收入、销量达成率也较为可观★,期待2025年荣耀能够更上一层楼★。

  不过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,市场表现似乎是另外一种表达。根据Canalys公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★,vivo以17%份额领跑全年市场★,出货量达4930万台★;华为排名第二,出货4600万台,同比猛增37%★;、OPPO、荣耀紧随其后★,分别排名第三、第四、第五,市场份额均为15%,荣耀2024年市场排名已经不及2023年★。

  而根据Canalys数据★,近三年,荣耀市场份额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,从2022年一季度的20%降至2024年四季度的15%弱一些★。

  荣耀终端近日的另一项人事变动★,也显示出对海外市场的重视★:荣耀终端近期宣布中国区换帅★,原中国区总裁王班,曾主导荣耀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回归,现在负责海外及平台业务,不再管理中国区★。倪嘉悦接任中国区总裁,其此前为荣耀全场景业务部总裁。

  荣耀股东众多★,其中既有国资,也有手机供应链★、电信运营商以及荣耀代理商等等★。他们对荣耀的未来有着明确期待,都希望荣耀能尽快上市,从而实现变现,甚至退出。

  荣耀官方在17日内网正式发布公告★:赵明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、CEO等相关职务★。董事会决定由李健接替赵明开展工作★。

  此外,赵明还提到,荣耀2024年12月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%,并在多地实现规模化盈利★,真正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。彼时的赵明踌躇满志,意气风发,仅仅半个多月后★,却已经是离开的时刻,这让业界内外都感到很突然。

  在融资方面★,荣耀2024年下半年的动作也很频繁。2024年10月31日★,荣耀曾获得一轮融资,引入了包括中国电信、中金资本旗下基金、基石旗下基金★、特发基金以及新一轮代理商投资平台(金石星耀)等新股东。

  留给李健的第二道必答题是★:市场份额。2024年一季度★,荣耀手机曾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,中国市场出货份额第一,占比达到17.1%,超过华为。这一季度★,荣耀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3★.3%,跻身高端三强。

  资料显示,新任CEO李健于2001年加入华为★,2017年起进入华为监事会,拥有战略管理和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的经验★。李健被业界称为华为悍将,曾参与过华为公司重大改革和战略制定,在多个重要战役中有突出表现。

  站在IPO的关键节点上,荣耀需要重振手机业务★,守住国内大盘★,并做好全球化布局,让资本市场★、行业看到荣耀仍然有潜力★,唯有如此,才能在资本市场★,获得更好的认可★。

  谈到上市,不得不提荣耀的估值★。去年8月,市场上曾传出一份荣耀Pre-IPO融资计划,显示该公司当时估值为2000亿元★,但这份计划未获荣耀方面的证实。

  在离开的时刻,赵明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:一★、自己的股票还在公司,暗示自身利益与荣耀仍息息相关★;二、未来规划是修整和学习★,暗示不会重回老东家华为。

  实际上,赵明的离开还是非常突然的。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★,赵明发布了2025年新年讲话。赵明提到★,着眼未来,我们会坚定不移的推进 AI、品牌高端化战略,推进全球业务正循环及可持续增长。

  有业内人士认为,荣耀换帅预示着公司正在进行上市前的准备★,内部团队后续或有一些变动。赵明也曾在多次媒体沟通中★,对荣耀上市相关问题表达过类似观点★,称上市是董事会要负责的事情,他要做的是经营好公司,做好产品体验。

  不管怎么说,有一点可以确定,荣耀的赵明时代★,已经结束了。是非功过,留待他人评说★,荣耀的未来走向★,成为接下来业界关心的问题。

  一枚硬币总有正反两面,IPO过程中的高管变动★,可能也会被市场解读为公司内部存在问题或经营状况不佳的信号,影响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,降低投资者对公司IPO的认购热情,增加公司IPO的难度和成本。因此赵明的离职对荣耀来说,影响还是很大的。